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会

浙师初心故事汇 | 陈海德:初心如海,厚德润心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日期]:2025-11-12[访问次数]:10


118日下午,心理学院“浙师初心故事汇”于33503教室开讲。本次活动特邀心理学院副教授陈海德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与心理学院在读学生党员及党校学员分享他的初心故事与教育实践心得。

访谈伊始,陈海德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在学院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他谈到,学院党委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教学科研,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反腐倡廉教育等举措,实现党建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他特别提及导师指导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学院举办“学了心理学,能为社会做什么”主题大会、在实习点建立临时党支部支援农村学校等生动事例,展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回顾入党初心,陈老师坦诚分享了自己从“成绩优秀”的成就动机,到逐步理解党员责任的心路历程。学生干部的服务经历,以及导师李伟健教授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无偿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让他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从口号转化为行动的价值追求。他勉励同学们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将个人成长融入社会需要。

谈及从教初心,陈老师动情地讲述了多位恩师对他成长的深远影响,这让他立志将这份教育的温暖传递下去。然而,从教近十年,他坦言对“教育”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从最初因学生课堂反馈不佳而焦虑,到后来逐渐领悟到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节奏。他借用心理学中的“潜伏学习”理论,指出教育的效果未必立竿见影,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成长轨迹和潜能。这种从“控制者”到“引导者”的学生观转变,体现了他对育人本质的深刻思考。

谈及新时代教育使命,陈海德老师指出,心理学工作者要善用专业优势,将"潜伏学习"等理论融入教学,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面对AI技术浪潮,他强调要坚守教育本质,避免技术替代深度思考。通过生动的时代坐标推演,他阐述了心理学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责任。

在互动环节,针对同学提问的“入党初心深刻瞬间”,陈老师分享了从党史学习到国家科技发展的真切感悟。他强调,“为人民服务”应于实处,从关灯节电到专业帮扶,都是党员责任的体现。当被问及“心理学原理如何融入教学”时,他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例,提醒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要注重深度思考,避免技术替代真正的学习过程

本次访谈,陈海德老师以真诚幽默的语言和深刻的人生体悟,为学生党员们展现了青年党员教师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与探索。他勉励大家明确价值取向、练就专业本领、学会为人处世,在学思践悟中成长,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学生得分享

在本次初心故事汇中,听到了老师分享的自身经历,很有感触。老师讲述的那些党员前辈们,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平凡的建设时期,始终坚守初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们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让我明白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也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身边的人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 王纯


聆听陈海德老师的“初心故事汇”,我深受触动。陈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与心理学专业,生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它既是服务奉献的坚定信念,也是运用心理学知识育人育才的实践。他关于在新时代坚守初心、将其融入教学科研的分享,为我们点亮了前路。作为心理学子,我们更应铭记初心,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用专业力量服务社会,不负时代使命。
                            

  ——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党支部 刘子暄



/陈乐怡 骆彦

/李晨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