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我院应用心理学231班窦苑星团队的项目《从“心”出发:校园霸凌施暴者心理特征调查、建模及风险识别——基于全国35331份大样本多维度实证研究》与全国顶尖高校学子同台角逐,凭借扎实的调研基础和出色的现场表现脱颖而出,喜获特等奖,刷新学院学科竞赛历史记录,同时也追平了我校在本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据悉,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作品入围主体赛终审决赛。

获奖作品介绍
项目名称:《从“心”出发:校园霸凌施暴者心理特征调查、建模及风险识别——基于全国35331份大样本多维度实证研究》
项目简介:校园霸凌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校园安全,其有效防治亟需从施暴者心理根源寻求突破。本项目通过对全国35331份大样本数据的深度挖掘,创新性地构建了“CARE-四维八因子”施暴者心理特征模型,精准解构其心理成因。基于模型,项目团队研发学生、教师、家长三角互证量表,并建立四色预警风险识别体系,实现对潜在霸凌风险的早期识别、科学评估与分级干预,有力推动了校园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智能化转型。
项目成员:窦苑星、李瑞琪、张嘉妮、蔡烁佳、冯嘉惠、贾温绮、王俊杰、胡洲瑞
指导老师:孙炳海、柏战、肖威龙
项目展示
项目团队于11月2日至3日布设成果展示平台,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师生观摩交流,并获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亲临展位慰问指导,充分肯定了多专业协同的团队模式与扎实的调研成果。


项目历程
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在负责人窦苑星的带领下,项目组以浙江省为起点,逐步拓展至北京、江苏、山东、宁夏、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围绕校园霸凌施暴者心理特征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5331份,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构建了广泛代表性的实证基础。

赛事筹备期间,团队走访全国十余所高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6次,积极吸纳前沿理论与研究方法。项目共完成29轮专家评审,持续优化研究模型,夯实了研究的理论根基与实践价值。校党委副书记吕迎春、校团委副书记朱哲成多次现场指导;学院党委书记马莉、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喻松全程跟进;副院长汪俊与青年教师褚晓伟、滕静、彭思韦、刘笑语等集体指导,推动项目内容不断深化完善。


心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自学院成立以来,通过设立拔尖人才创新班、创新工作室、创新创业训练营、院级创新课题等多种方式系统推进创新型人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将持续依托“任务超市”等机制,引导教师明确年度任务目标,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激发更多优质项目的生成与发展,塑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
未来,心理学院持续激发心理学子的创新潜力与活力,为聚焦社会现实问题、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动新时代创新心理人才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浙师智慧”与“心理力量”!
文字丨柏战
图片丨柏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