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是心理学理论落地实践的关键环节,也是准心理教育工作者塑造职业能力的重要阶段。2025 年秋季学期,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组织 32 名 2022 级本科生与 2024 级专硕生,赴义乌市、温岭市、金华市区三大实习基地,在学院专业教师与基地指导教师的协同指导下,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习。

一、深耕核心领域,锤炼专业本领
实习生快速适应实习节奏,以 “学练结合” 模式,在教学、咨询、家校协同三大核心领域强化实践能力。
(一)教学教研双向精进
前期实习生观摩指导教师授课,学习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技巧;后期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独立开发并讲授《给愤怒按下暂停键》等课程,组织 “人际魔法” 等团体辅导活动,实现从 “听课者” 到 “授课者” 的转变。各基地校搭建教研平台,围绕 “心理教师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 开展专题研讨,以 “案例分析 + 实战磨课” 形式指导课程设计、互动环节,助力实习生提升教学技能。

    
(二)个案咨询实战练兵
在指导教师督导下,实习生先观摩成熟咨询案例,再严格遵循伦理规范,独立接待有需求的学生,围绕学习压力缓解、人际关系调适等问题,开展 30 余次个别咨询,同步参与个案研讨与督导,逐步掌握专业咨询方法。

(三)家校协同共筑防线
实习生协助指导教师推进家校共育,通过分享心理支持、亲子教育方法,打造系列家长会活动,帮助家长掌握沟通技巧、理解孩子情绪,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二、立足基地特色,打造实践亮点
三大基地结合区域教育需求,开展差异化特色活动,让实习工作 “接地气、有亮点”。
(一)义乌基地:链接家校社
实习生参与义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部署会议,学习《义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手册》,明晰区域心理教育机制;在春晗学校面向心理委员开展 “赋能心力量 护航青春梦” 讲座,并联合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打造 “智慧家长课堂”,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二)温岭基地:打造 “心理主题活动周”
温岭三中实习生策划 “小小情绪宇宙” 心理健康活动周,计划以情绪绘画创作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温岭四中实习生聚焦成长型思维培养,设计专项活动周,并联合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思维。

(三)金华市区基地:精准服务与支持
实习生协助学校完成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数据分析,筛选预警名单,
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支持;同时设置 “心理信箱”,以匿名沟通方式倾听学生诉求,为化解学业焦虑、同伴矛盾等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三、校地双向赋能,完善育人机制
学院主动对接基地需求,通过实地指导、走访慰问,推动实习生成长与基地发展同频共振。10 月 9 日,院长孙炳海带领教师团队走进楂林小学,围绕 “未来学校心理支持体系”“脑计划合作” 与校方座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指导,明确后续合作方向。10 月 20 日,副院长贾磊与指导教师姚静静赴双溪实验学校、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了解实习生教学与成长情况,与校方研讨实习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未来,心理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基地的合作,优化育人机制,开发优质资源,共建高水平实践基地,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