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圆满落幕 |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度学术会议在嘉兴成功举办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日期]:2025-09-01[访问次数]:10

2025829日至30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度学术会议在嘉兴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与嘉兴市教育局联合承办,嘉兴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协办。会议以“深化学校心理学研究,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区教育心理学领域代表和嘉兴地区教师代表近300人参加,我校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李伟健、心理学院院长孙炳海、党委书记马莉、副院长汪俊、学术副院长谢瑞波出席,开展高水平学术研讨与实践经验交流。

换届选举:新起点,新使命

829日晚,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于嘉兴希尔顿酒店华素厅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理事94人、监事1人,方晓义教授当选新一届理事长。新理事会表示将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服务教育实践,助力中国教育心理学事业持续发展。

开幕式:高瞻远瞩,共话心育

830日上午,开幕式在嘉兴南湖实验学校中港校区报告厅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银付、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长方晓义、嘉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武曜云等出席并致辞。分会副理事长连榕、聂衍刚、盖笑松、王振宏、吴捷、李正云、黄四林、于会祥、许红敏,分会监事谭顶良、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原副校长李伟健、心理学院党委书记马莉、嘉兴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王建良前排就坐。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孙炳海主持。


武曜云局长介绍了嘉兴市在推进“积极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成果,通过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大德育、大健康、大协同”育人新格局,并表示将持续完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张建珍副校长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心理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尤其在推进区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并表示浙师大将继续支持学会工作,与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心育新路径。

杨银付秘书长在致辞中强调,要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自主知识体系,强化学术创新与实践转化,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方晓义理事长向会议承办方与支持单位表示感谢,指出本届年会聚焦“构建校家社协同机制,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将关注对象从学生延伸至教师与家长,通过三方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主旨报告:理论引领,实践探索

方晓义教授作《家校合作与学生发展》主题报告,系统梳理家校合作从“保护模式”到“合作伙伴模式”的五个发展阶段,并介绍“家师伙伴关系方案”,通过情感、认知、行为等多层面的联合课程,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投入度、自尊及主观幸福感。

李伟健教授以《青少年极端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基于心理解剖学的研究》为题,提出应通过“心理解剖”方法进行科学溯源,构建“三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推动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借助亲子沟通班会课等形式,强化家、校、社协同干预机制。

学术论坛:一线声音,区域经验

在学术论坛环节,嘉兴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王建良、桐乡市教育局副局长路茂方、海宁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徐晓良、金华市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副书记庄晓倩、副校长李群等分别做专题报告,分享在家校共育、区域心育推进、学科融合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这四项实践成果均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这是学院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的成效。


实地考察:走进现场,见证实践

830日下午,与会代表赴嘉兴市校家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时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大宏、基教处处长杜平陪同。在孔宁老师的讲解下,大家深入了解嘉兴在协同育人与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工作机制与创新成果,切身感受区域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与实际成效。

会议总结: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本次会议顺利完成理事会换届,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通过学术报告、实践研讨与实地考察,有效促进了全国教育心理学界在家庭教育、学校心理服务及区域心育模式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支持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的工作,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创新机制,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支撑,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浙师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