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号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的卢春明教授受心理系李伟健教授团队邀请,为心理系师生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的主题为:语言交流的认知层级模型。讲座由孙炳海教授主持,来自心理学系师生共8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卢春明教授以“语言交流的层级模型”为主线,从互动性语言过程、相互理解、社会关系建立与维持三个层面介绍了近红外超扫描领域的系列研究。卢教授认为人类语言研究是认识人类智能本质的关键,通过听说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是人类语言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在语言交流的初级层面,卢教授从听-说耦合、多通道信息整合、鸡尾酒会效应等研究阐述了语言交流中听者与说者的神经耦合效应、视觉信息、注意力等因素对语言交流的显著促进作用;在语言理解层面,卢教授介绍了语义信息、句法信息和信息的动态流动在互动双方大脑中的共同表征,通过探讨师生互动教学中的神经同步,表明在社会互动情境下的语言交流中存在一个独立于语言符号的高级语义表征的层级;在社会关系构建层面,卢教授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脑同步研究为例,表明高质量的语言交流可以促使人际间构建特殊的社会关系。最后,用共同表征假设和预测编码假设来解释语言交流层级内在的机制。
报告结束后,卢春明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并详细解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卢春明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际间语言交流及其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在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logy、Biological Psychiatry: CNNI等国际期刊上论文发表30余篇,其带领的团队在近红外超扫描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李伟健教授团队近几年来致力于教师教育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运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探讨真实教学情境中师生互动的神经同步性,目前已有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Brain and Cogni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此次学术报告进一步促进了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与国际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合作交流,推动了教师教育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